对党忠诚 · 服务人民 · 执法公正 · 纪律严明

CAMPUS DYNAMIC

理论教学

首页  >  思政教育  >  理论教学
分享到: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

日期: 2012-10-24 发布者: admin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培育的关键在于全社会的认同,其重要途径与方式在于通过科学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社会“融入”、“渗透”与“贯穿”。直接的理论宣传与政策动员是必要的,但核心价值作为一个社会长期发展的文化凝结,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的生存与发展中,共同参与与创造,在共同的砥砺与麿合中熔铸而成,而其在本质上是一个开放文明民主的现代公民社会的构建过程。

近年来,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和建设,各地做出了广泛丰富的探索,在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明显突破。诚然,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水平上都占有突出优势,有些做法很难具备可比性,但其理念与精神值得深入研究与学习;发展趋势与规律,值得高度关注与借鉴。

贯穿于论坛文化

新世纪以来,各地相继创办社科论坛,其基本模式是,在地方党政部门特别是宣传部支持下,由地方社科院或社科联主办,借助图书馆等城市公共空间,面向社会大众,进行社会科学文化宣传与普及教育。由于这种特殊的模式,它成为向社会传播党的政策与精神,联结高端文化资源与社会大众的一个独特平台。而这个平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与培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调研中,上海的相关经验最为突出,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运作模式。由于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看世界的前沿窗口,上海在相关发展中较早地借鉴了国外智库、社会公益服务及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有益经验,并将其结合于中国以及上海自身的发展实际。因而其经验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前瞻性和借鉴意义。

上海东方讲坛创办于2004年,目前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宣传文化品牌,主办单位近年获得了中宣部颁发的优秀集体称号。该平台的创新性在于,第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多元主体参与共建的格局。论坛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发起,并且每年投入6000万元宣教文化专项资金,由上海市社科联主办,师资力量最初由上海主要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组成,近年则有更多政府部门领导、企业及社会各界精英加入,论坛的受众既有全市范围内不定向的市民群众,也有定向的社区居民,论坛的预报及现场信息有媒体全程互动,多次传播。因而上海人自身对东方讲坛有这样的评价:构建了上海最大的讲座平台,组成了最大的讲座网络,汇聚了最大的师资队伍,拥有了了最大的听众群体,打造了最受欢迎的标志性文化品牌,形成了全社会资源联动、协动,共建共享的理论大众化传播平台;第二,形成了市场化运作的高端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配送模式。东方讲坛办公室作为主要服务平台与遍布全市337个各基层举办点构成一个大的系统网络,每年举办讲座3000场。在这个系统中,各个举办点按照不同的受众对象分别编成市级、区县、学校、企事业单位、其他讲坛五个序列,接受讲坛办公室统一调度与管理。如果把各举办点比作连锁经营模式中的“门店”,它的配送管理系统则是这个东方讲坛大网络。东方讲坛所需经费从多渠道筹集解决。一部分来源的市委宣传部设立的专项资金资助;一部分由上海市社科联承担;一部分由各举办点主管单位承担;一部分向社会(企业)筹集部分经费。在这四部分的资金来源中,市委宣传部的资助占东方讲坛运作经费的多数,决定了东方讲坛各项活动的开展与作用的发挥。东方论坛采取公布课程、选题等方式,向社会各界、海内外人士招标,让民众能够聆听到国内的大师,甚至是海外大师的声音,真正体现东方讲坛贴近群众、服务大众的宗旨。各举办点都接受社会听众的电话预约,保证听众免费参加各场讲座。各举办点还可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定制讲座服务。从而形成了良性的供需循环。第三,形成了多层次监督共管的制约机制。讲坛运行以来逐步形成了师资选拔、派送、讲座内容审核及担保、现场监督、讲座效果评价、财政审批及监督等一系列监督制约机制。保证了其作为党的宣传主阵地的发展方向,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以及整个论坛的健康运行。

东方讲坛运行8年来,打造了一个直接面向大众的社会教育体系,探索了主动改进教育、引导人民大众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及培育渗透到大众参与的教育活动中,渗透到面向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中,不仅在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也对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各级党校、各社区的形势政策教育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东方讲坛还积极为党和政府与广大市民的沟通创造平台,架起桥梁。如上海市规划局在2005年设想与普通市民进行一次沟通对话,宣传上海城市的远景规划,征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经讲坛办公室和有关单位共同策划,上海图书馆举办了“东方讲坛·上海城市规划系列(四讲)”,由规划局领导和总工程师向市民描绘上海未来的发展蓝图,引起了市民的极大兴趣。同时,东方讲坛也开设了诸与市民生活与发展息息相关的讲座系列,受到市民的广泛驳。作为群众理论普及的重要创新,东方讲坛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发挥了十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渗透于阅读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需要文化载体,良好的阅读文化及相关公共文化服务环境,既是直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渠道,也是间接培育核心价值认同感的有效途径。新世纪以来,深圳读书月所培育的读书热,以及近年来深圳文化产业特别是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图书馆、书城软硬件的不断升级,图书销售跨界经营模式的探索和推广,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深圳的阅读公共文化服务,培育了氛围深厚、形式多姿多彩的阅读文化,为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深圳书城中心书城充满现代感的各种不同文化空间,随处可见,年轻人或读书或交流或休闲的身影,人与建筑设计与阅读及休闲文化的完满结合,让人强烈感受到新世纪的深圳有了“家”的感觉,它真正地成为深圳人特别是那些从八方而来寻求发展的年轻人的精神家园,这样的文化环境是培育核心价值的良好土壤,是培育社会及国家认同感,形成文化凝聚力的重要前提。诚然,深圳的财力和经济根底是很多地方望尘莫及的,但深圳的阅读文化培育模式是一种发展的必由趋势,当公民的文化权益得到良好满足时,才可能培育起良好的价值认同感,因为科学的发展,在当下和未来更多地指向人的全面发展,指向人的精神发展。

结合于新媒体文化

新媒介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与培育无疑要与新媒体文化紧密结合,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时代主旋律。此次调研中所见上海市委宣传部的“理论微博,微言大义”,上海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对于面向基层的公共信息平台的全新概念,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3G学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与新媒体的结合都有良好的启示。

今年5月,上海市委宣传部已经开通了“微言大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微博,这是上海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运用微博这种新的传播载体和形式,传播理论、凝聚共识、回应关切、引领价值,并且确定了“坚持导向、回应关切、亲近大众”的原则。这是理论宣传工作中具有开创意义事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渗透无疑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上海经济信息工作党委党建网内网,设置了视频化传播系统,并追求其整体打造的人格化、时代化、大众化;同时设置了党代表提案系统,志愿者管理系统。

创e赢家管理系统,云传真电子杂志,等等,通过该平台的运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培育,紧扣时代脉搏,获得了崭新的空间与形式,使其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人心,更深层地介入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因而更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文化内核,成为全民共同的价值取向。

广东省委宣传部与联通公司广东省分公司联合主办的三G学堂中,则运用新兴媒体拓展党员干部学习的学习时空,开设了粤读幸福、理论动态(其中包括领导干部论坛、正经参考、政策传真、经济论坛、社会观察、南方时评、视频讲座)、社会热点、文化广角、经典阅览、新书推介、名家书话、生活百科等栏目,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学习的极好平台。

融入于社区文化

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空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培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区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于,融入于社区文化,引领社区文化。上海徐汇天平社区与广州西关大屋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都从不同层面反映了这种规律。

上海徐汇天平社区辖区内有市委办公厅、上海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图书馆、上海京剧院、上海沪剧院、上海中国画院等重要单位,文化基础良好,文化底蕴丰厚。多年来,社区注重文化软硬件建设,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中建立了东方社区剧场,文化名家坊,文娱活动室,图书室,网络信息室,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社区不断举办多种文化活动,今年举办的天平社区第七届学习节中包括职业规范、行业道德辩论赛,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社区先进文化建设的方向与途径研讨会,上海爱乐乐团的古典音乐讲座,对天平社区网报建设工作的研讨,家庭自制蔬果盆景活动,头脑OM亲子大赛,优秀歌舞节目展演,中外诗歌朗读会,邹志星园艺工作展示,学雷锋专题课程教材展演会,文教主任摄影业务培训;社区媒体建设立体化发展,社区网站,与亲民晚报合作创办天平家园社区报,以及社区居民电子阅报栏,都成为传达党的声音,培育社区文化的良好载体。天平社区网站还设置了与文字对应的音频文件,方便了老年人的使用;社区安置帮教、居民帮扶救助工作常规化开展,就业、文化教育、医疗、为老助残、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在社区党委组织下居民自治相结合,形成了良好的帮扶服务机制。

广州荔湾区的西关大屋社区,因古老的西关大屋而得名,却一度因环境脏乱差被称为“西关烂屋”。近年来,以创建文明社区为突破口,社区进行了综合治理,铺设了5条内街的麻石路面,对趟栊门、脚门进行抢救性修复,尽可能保留传统西关元素,恢复了西关民居建筑的风貌,使西关文化重放异彩。同时社区在文化培育方面,也始终着意注重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西关社区文化。

社区的文化建设重在共同的社会心理、社区精神的培育,而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区文化的核心内容,上海天平社区、广州西关大屋社区,在这方面都以党的建设、核心价值传播、学雷锋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为主导,重视形式和载体的创新及其人生化、生活化,充分调动社区成员的平等主体意识,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社区文化做出了有益探索。